一、表达方式:记叙、描写、抒情、说明、议论
二、表现手法:象征、对比、烘托、设置悬念、前后呼应、欲扬先抑、托物言志、借物抒情、联想、想象、衬托(正衬、反衬)
三、修辞手法:比喻、拟人、夸张、排比、对偶、引用、设问、反问、反复、互文、对比、借代、反语
四、记叙文六要素: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事情的起因、经过、结果
五、记叙顺序:顺叙、倒叙、插叙
六、描写角度:正面描写、侧面描写
七、描写人物的方法:语言、动作、神态、心理、外貌
八、描写景物的角度:视觉、听觉、味觉、触觉
九、描写景物的方法:动静结合(以动写静)、概括与具体相结合、由远到近(或由近到远)
十、描写(或抒情)方式:正面(又叫直接)、反面(又叫间接)
十一、叙述方式:概括叙述、细节描写
十二、说明顺序:时间顺序、空间顺序、逻辑顺序
十三、说明方法:举例子、列数字、打比方、作比较、下定义、分类别、作诠释、摹状貌、引用
十四、小说情节四部分:开端、发展、高潮、结局
十五、小说三要素:人物形象、故事情节、具体环境
十六、环境描写分为:自然环境、社会环境
十七、议论文三要素:论点、论据、论证
十八、论据分类为:事实论据、道理论据
十九、论证方法:举例(或事实)论证、道理论证(有时也叫引用论证)、对比(或正反对比)论证、比喻论证
二十、论证方式:立论、驳论(可反驳论点、论据、论证)
二十一、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:总分总、总分、分总;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、递进式。
二十二、引号的作用:引用;强调;特定称谓;否定、讽刺、反语
二十三、破折号用法:提示、注释、总结、递进、话题转换、插说。
二十四、其他:
(一)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:
1、文首:开篇点题;渲染气氛(记叙文、小说),埋下伏笔(记叙文、小说),设置悬念(小说),为下文作辅垫;总领下文;
2、文中:承上启下;总领下文;总结上文;
3、文末:点明中心(记叙文、小说);深化主题(记叙文、小说);照应开头(议论文、记叙文、小说)
(二)修辞手法的作用:(1)它本身的作用;(2)结合句子语境。
1、比喻、拟人:生动形象;
答题格式:生动形象地写出了+对象+特性。
2、排比:有气势、加强语气、一气呵成等;
答题格式:强调了+对象+特性
3;设问: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;
答题格式:引起读者对+对象+特性的注意和思考
4、反问:强调,加强语气等;
5、对比:强调了……突出了……
6、反复:强调了……加强语气
(三)句子含义的解答:
这样的题目,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、对比、借代、象征等表现方法。答题时,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,再疏通句子,就可以了。
(四)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?为什么?
动词:不行。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……
形容词:不行。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……
副词(如都,大都,非常只有等):不行。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……的情况(表程度,表限制,表时间,表范围等),换了后就变成……,与事实不符。
(五)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?为什么?
不能。因为(1)与人们认识事物的(由浅入深、由表入里、由现象到本质)规律不一致(2)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(3)这些词是递进关系,环环相扣,不能互换。
(六)段意的归纳
1.记叙文:回答清楚(什么时间、什么地点)什么人做什么事
格式:(时间+地点)+人+事。
2.说明文: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,它的特点是什么,
格式:说明(介绍)+说明对象+说明内容(特点)
3.议论文: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,作者的观点怎样,
格式: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(论证了)+论点
议论文阅读技巧
一论点(证明什么)
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,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,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。论点一般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的。
1.把握文章的论点。
中心论点1个(统帅分论点)
⑴明确:分论点n个(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)]
⑵方法
①从位置上找:Ⅰ标题;Ⅱ开篇;Ⅲ中间;Ⅳ结尾。
②分析文章的论据。(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)
③摘录法(只有分论点,而无中心论点)
2.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
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;②开门见山,提出中心论点;
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,提出论题,通过分析论述,归结出中心论点;
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,归结出中心论点;
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,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,最后得出结论,提出中心论点。
二论据(用什么证明)
⑴论据的类型:①事实论据(举例后要总结,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);②道理论据(引用名言要分析)。
⑵论据要真实、可靠,典型(学科、国别、古今等)。
⑶次序安排(照应论点);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;
⑸补充论据(要能证明论点)。
三论证(怎样证明)
⑴论证方法
①举例论证(例证法)事实论据记叙
②道理论证(引证法和说理)道理论据议论
③对比论证(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)
④喻证法比喻
⑵分析论证过程
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;
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(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,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);
③联系全文的结构,是否有总结。
⑶论证的完整性(答: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,避免产生误解)
⑷分析论证的作用:证明该段的论点。
议论文的结构
⑴一般形式:①引论(提出问题);②本论(分析问题);③结论(解决问题)。
⑵类型①并列式:Ⅰ总分总;Ⅱ总分;Ⅲ分总。②递进式。
五议论文的语言
⑴严密(修饰性、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);
⑵生动(成语、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);
⑶词序(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);
⑷句序(关联词语的使用,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)。
说明文阅读指导
一、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:
(一)、把握说明对象,分清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。
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: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。
(二)、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,需要采用恰当的
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,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:
1.分类别: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,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。
2.下定义: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。
3.作比较: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,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。
4.举例子: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。
5.打比方: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。
6.列数字: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。
7.配图表:使读者一目了然,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。
8.引资料: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、更充实。
(三)、说明要有顺序:常见的说明顺序有:时间顺序(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)、空间顺序、逻辑顺序。说明文的顺序,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,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,兼用其他顺序。
(四)、说明文的阅读还要注意结构。
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:"总(概说)--分(具体)"式、"总--分--总"式、"分--总"式、并列式、递进式等。
(五)、说明语言的准确性,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。
准确性和多样性、灵活性并不矛盾,有的以平实见长,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。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,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。或概括、或具体、或简洁、或丰腴、或精练、或详尽;或平易朴实,或幽默风趣。总之不拘一格.
随机阅读
- [阅读理解]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
- [阅读理解] 文学作品阅读解题四原则
- [阅读理解] 理解句子含义类试题五步走
- [阅读理解] 语文现代文阅读该怎么复习
- [阅读理解] 议论文阅读方法略谈
- [阅读理解] 中考文言文解题技巧
- [阅读理解] 中考语文:现代文主观题解
- [阅读理解]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指
- [阅读理解] 中考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
- [阅读理解]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
热榜阅读
本周TOP10
- [阅读理解] 提高阅读效率的五大要点
- [阅读理解] 现代文阅读有关知识整理
- [阅读理解]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十大题
- [阅读理解] 中考语文备考:现代文阅读
- [阅读理解]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“含
- [阅读理解] 中考文言文解题技巧
- [阅读理解] 阅读要善于赏析作品中的人
- [阅读理解]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注重词
- [阅读理解] 文学作品阅读解题四原则
- [阅读理解]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临场技
- [阅读理解] 中考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
- [阅读理解] 现代文阅读技法点拨
- [阅读理解] 现代文阅读开放题答题指津
- [阅读理解]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指
- [阅读理解] 中考语文现代文解题六大技
- [阅读理解] 中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